于都红色文化发展,1929年4月在赣南成立的第一个县级革命政权?

用户投稿 170 0

关于“于都传统文化与红色革命”的问题,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于都传统文化与红色革命”的解答:

1929年4月在赣南成立的第一个县级革命政权?

1929年3月14日,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首次入闽解放了汀州古城,在红四军前委和中共长汀县委的领导下,在云骧阁召开了长汀县工农兵代表大会,宣布成立“长汀县革命委员会”,闽西、赣南革命根据地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从此诞生了,揭开了中央革命根据地革命斗争的崭新一页。

会议选举产生了有红军代表、工人、民众代表六人组成的委员会委员。长汀县革命委员会就设在云骧阁,下设军事部、土地部、财政部、内务部、宣传部和妇女部。长汀县革命委员会开创了工农红军在闽西、赣南开展游击战争的新局面,为创建中央革命根据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是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重大实践。

1929年4月,在赣南建立的第一个县级革命政权?

1929年4月8日,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来到于都,创建赣南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于都县工农兵革命委员会”,其办公地点设于昭忠祠;在建于清代,约有两百年历史的刘次垣民居——当年老百姓为了支援红军架设浮桥,把自己家的门板捐献出来,留下“半块门板”的故事

1929年4月,红四军自向赣南进军以来,于都县工农兵革命委员会是赣南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它的成立为于都的革命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为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为啥长征出发地变于都了?

长征出发地从瑞金改成于都,原因有以下两条原因:

第一,于都县城东门外长征集结地。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于都是中央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长征前夕的全红县,是举世闻名的中央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集结出发地。

第二,瑞金是中央苏区首都,但不是长征集结地。

1934年10月8日至19日,中央直属机关、红军总部、中央红军一、三、五、八、九军团相继集结于都地区,10月17日至20日,先后渡过于都河,开始二万五千里长征。

八九十年代,赣州地区领导为了扩大红色资源地点,让瑞金打故都牌,于都打长征牌,此前是没有于都是长征出发地的说法的,于由于都河河面很宽驾浮桥不是一两天能弄好的,等驾好桥,除瑞金出发外其他地方红军也赶到,让人觉得是集中过于都河。

于都长征纪念馆介绍?

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位于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县城东门,中央红军长征第一渡是中央红军渡过于都河出发长征的八大渡口之一,毛泽东、周恩来、博古等中央领导人及其由中央机关组成的第一、第二野战纵队就是从这里迈出长征第一步的。

红军长征原因

由于第五次反“围剿”失利,中央根据地日益缩小,中央红军被迫转移。

中央红军长征纪念馆

长征前的准备

1934年10月7日开始,中央红军一、三、五、八、九军团和第一、第二野战纵队分别从反围剿战场或驻地兴国、宁都、石城、长汀和瑞金陆续转移到于都地域的段屋、车溪、罗坳和县城集结休整,补充兵员、武器弹药、粮食物资,进行动员和军政训练。

开始长征

10月17日至20日傍晚,中共中央、中革军委机关及其直属部队和红一、三、五、八、九军团共8.7万人分别从梓山的山峰坝、花桥,县城的东门、南门、西门,罗坳的孟口、鲤鱼、石尾、中埠和会昌珠兰埠等渡口渡过于都河,踏上漫漫的长征路。

为了保证红军顺利渡河,于都人民大力支援红军,调集所有的民船,架设浮桥、摆渡,有的打火把,有的送茶送饭,还有的直接参加架桥。红军渡于都河时,于都人民男女老幼从四面八方涌上桥头,向红军将士送上一杯杯茶水,一顶顶斗笠,企盼着亲人一路平安,早日归来。

修建原因

中央红军长征纪念馆

为了缅怀先辈伟业,1996年在此兴建了占地16亩的纪念碑园。

纪念碑

纪念碑高为10.18米,寓中央机关和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同志于10月18日在此渡河。

纪念碑详情

碑座左边为陆定一手书《长征歌》第一首“十月里来秋风凉,中央红军远征忙,星夜渡过于都河,古陂新田打胜仗。”是中央红军夜渡于都河长征出发的真实写照;右边为叶剑英1962年为缅怀当年赣南省军区政治部主任刘伯坚写的诗“红军抗日事长征,夜渡于都溅溅鸣,梁上伯坚来击筑,荆卿豪气渐离情”,诗中引用秦朝燕国高渐离击筑高歌送别壮士荆轲刺杀秦王的历史典故,追忆叶剑英当年长征夜渡于都河时刘伯坚同志为他送行的悲壮场面和动人情景,抒发了叶帅对先烈的无限怀念和崇敬之情。

碑园西侧为渡口码头,浮桥,杨成武题写的“长征渡口”石刻,东侧为2004年移址新建的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于都传统文化与红色革命”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于都传统文化与红色革命”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